爱鸟特辑
4月1日,江西省第44届爱鸟周宣传活动在庐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植物园盛大启幕。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地质公园,庐山集地理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于一身。这里不仅是地质奇观的天然博物馆,更是候鸟迁徙的重要生态驿站。 本届活动以"清除鸟网,密织法网,让鸟儿自由飞翔"为主题,在奇峰秀水间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为什么选择庐山植物园作为举办地?
庐山植物园是一个冰窖:三逸乡冰窖,是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地质力学创始人李四光先生命名的。三逸乡冰窖是四次冰期的屯冰之处。由于冰窖内土质肥沃,坡度和缓,是个天然的避风港,因而植物园的开创者们1934年选择这里,建造了中国第一个亚热带高山植物园。
作为中国现代植物学发源地之一,庐山植物园自1934年创立以来,便与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共生共荣。这座海拔1100米的“云端植物园”,坐拥第四纪冰川塑造的独特地貌——石英砂岩峰林为其构筑天然屏障,季风性湿润气候与垂直梯度温差,在此形成7个植被垂直带谱。2.5亿年前的古扬子板块运动,不仅造就庐山“地垒式断块山”的险峻地势,更让这里成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的避难所,现存3400余种高等植物中,水杉、银杏等孑遗物种与庐山特有的牯岭玉山竹、庐山忍冬交叠共生,构建出“一山藏四季”的立体生态网络。园内松柏冷杉林与高山草甸,既是蓝冠噪鹛、白鹇等珍稀鸟类的理想栖息地,更是地质公园“从岩石到生命”亿年演化史的活态展陈。
活动现场 , 精彩呈现
活动现场,江西省野生动植物宣教平台正式上线。这一"新闻+科普+服务+AI"智慧平台,将庐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实时生态监测数据与科普教育深度融合,通过5G网络和无人机技术,让公众在云端即可观察候鸟在庐山云雾间的翩跹舞姿。
现场还进行了志愿者 “护鸟放飞” 行动授旗仪式。这些志愿者未来也将在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内积极开展护鸟行动,为维护公园的鸟类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近些年,江西省在鸟类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其中,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作为重要的自然保护地,在其范围内严格执行相关保护政策,为鸟类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
庐山双遗, 自然诗篇
1996年庐山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2004年庐山成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始终践行“地质守护生命,生态滋养文明”的核心理念。这里2亿年的地质演化,不仅雕琢出“奇秀甲天下”的冰川地貌、构造断块山与峡谷瀑群,更孕育出完整垂直带谱的森林生态系统,为蓝冠噪鹛、中华秋沙鸭等珍禽构筑起立体栖息家园。未来,公园将持续以地质多样性守护生物多样性,让每一处冰川遗迹成为候鸟的诗行,让每一道地质剖面记录生态文明的年轮—在这片联合国认证的“地球教科书”里,人与自然共写的绿色史诗永不停笔。
爱鸟周是春天的约定,更是永恒的承诺。这个莺歌燕舞的季节,一起相约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听冰川石语诉说生命传奇,看万鸟归林绘就生态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