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摘要:近年来我国地质科普旅游发展很快,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方兴未艾,但学术研究相对滞后,还不能及时、科学地指导地质科普旅游的健康发展。我国地质科普旅游还存在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轻视保护、解说系统过多地充斥着神话传说故事等问题,因此急需加强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
关键词:地质科普旅游国家地质公园
一、地质科普旅游的概念及发展和研究现状
二、地质公园的产生、意义及现存问题 三、地质科普旅游发展的策略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在旅游中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游山玩水,而希望在游山玩水的同时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开阔眼界,陶冶身心。单纯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对旅游更高层次的追求。科普旅游由于迎合了人们求知心理,具有寓教于乐的作用,因此受到了旅游者的青睐,正逐渐成为旅游业中的热点。
地质科普旅游作为科普旅游的一个分支,是以具有较高美学观赏价值、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稀有的自然属性并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地质遗迹为基础,向人们普及地学知识的旅游产品。
目前地质科普旅游已成为我国科普旅游的一个重要形式,尤其是自2000年9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通知》以来,截止到2005年,我国已先后申报了85家国家地质公园和12家世界地质公园,地质科普旅游发展很快。地质公园建设不仅为保护地质遗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地质科普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据笔者对2001-2005年的相关论文进行的大致统计,目前研究地质科普旅游的论文还不是太多,对地质科普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形式的独特性,地质遗迹如何转化为完善的地质科普旅游产品,地质公园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探究还不够深透,说明我国地质科普旅游的学术研究相对滞后于蓬勃发展的产业现状,还不能及时、科学地指导地质科普旅游的健康发展,因此急需加强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
地质科普旅游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是因为以往的山水旅游,人们对大自然造成的种种奇异景观,无法给予科学解释,便赋予其不少神灵鬼怪传说。随着科学的发展,旅游者对此已渐渐不能满足。特别是随着地质科学的普及,人们更喜欢用现代地学理论来解释大自然的妙斧神功。这种将山水旅游科普化的潮流,迎合了当今人们追求科学、追求知识的文明理念 。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构成的特定地区 。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是20世纪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计划的推动下,由国土资源部牵头组织建立的。它的出现,使游客在观光的同时获得了地学知识,有效地保护了珍贵的地质地貌遗迹,在国际上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赞赏,在国内也受到了旅游界、风景名胜界的极大关注以及国内外游客的热烈欢迎,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一些过去鲜为人知的景区在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后名气大增,所接待的游客人次和门票收入均有大幅增长。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地质公园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盲目开发,忽视保护。由于近年来地质科普旅游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一些地方政府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开发中存在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轻视保护、低层次盲目开发、近距离重复建设等问题,如有些地质公园在核心敏感地带里大肆建设,过多、过密的建筑破坏了自然风貌和景观,降低了地质地貌的审美价值。
2、修建公路缺乏缜密论证。发展旅游先修路,似乎无可厚非,但据美国学者研究,公路是把双刃剑,它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会破坏山体,导致水土流失,而且公路修到哪里,难以控制的商业机会就会跟随到哪里,潜在的过度开发的威胁也就跟随到哪里。例如有些地质公园,公路修到核心区,吃喝拉撒也进到核心区,造成难以抑制的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因此,公路走向如何?公路是否进入核心区?等等,必须经过缜密论证,有时公路并不是越近便越好,而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甚至舍近求远,以引导商业服务设施的布局,和核心区保持适当的距离。
3、地质公园解说系统如标志牌(含建立地质公园简介和地质景点导游指南)、地学景点解释牌(碑)和导游词等充斥过多过滥的神话传说故事,科学性不足。
国内一些地质公园的解说系统和导游词,对于一些地质景点和自然现象,往往从象形入手,通篇充斥牵强附会、粗俗、甚至杜撰的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一些地质公园的管理者也在错误观念的指导下,认为搞旅游就要大胆发挥想象不必太认真,热衷于瞎编乱扯还沾沾自喜。笔者在广东某丹霞地貌地质公园的网站上看到该地质公园的导游词,通篇5500字,有关地学科普知识的文字只有100多字。这种解说词,导游王婆卖瓜似的滔滔不绝,对少数游客或许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但过多的神话传说故事,由于缺少地学知识,不能满足游客的求知欲望,使不少游客产生厌恶心理。因此,应当增加解说系统和导游词的科学含量。
当然,并不是说神话传说故事不能讲,一些具有重大历史文化意义、在当地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并具有地方特色的神话传说如路南石林阿诗玛的故事等,还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不过神话传说故事要少而精,不能过多过滥。
4、由于现阶段我国导游人员的固定工资水平较低甚至"无薪",导游素质下降,对有关的地学知识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对于游客提出的一些自己不能科学解释的问题,往往很容易就杂七杂八地乱扯。
5、地质科普旅游活动以陈列式观光为主,游客参与性不强。目前我国的地质科普旅游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作为国家地质公园必备的硬件之一--地质博物馆,大多还停留在陈列式静态展示阶段,游客只能隔着玻璃或者远距离观看一些岩石矿物宝石标本及古生物化石,或图片文字解说,不能亲手触摸、参与,与地质科普旅游寓教于乐的特征完全不符,不能满足旅游者的互动体验需求。
我国地质公园发展较快,但由于种种原因,作为旅游产品还有不够完善之处,和美国等地质科普旅游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观念和认识上的差距,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1、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地质遗迹保护与商业性旅游开发的关系。
这个问题,很多学者都注意到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袁可林等(2003年)指出:地质公园规划建设要遵循自然规律,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兼顾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避免急功近利,本着生态保护为主,旅游发展服从生态保护的原则;在开发形式上不涉及开山炸石、采伐等破坏性活动,开发强度仅限于修筑游览步道、观景台,密度和容量控制在极小范围内;开发特点上坚持自然化、生态化、乡土化,不搞人工项目,以保护地质古迹的完整性。
谢洪忠等(2003年)指出 ,美国国家公园实行垂直管理值得借鉴。美国国家公园由国内事务局下辖10个地区机构统一管理,极具权威性,不以盈利为目标,它最基本的目标是保护自然风景,野生生物和历史遗址,并提供不对自然造成损害的公共休闲活动,因此能避免破坏性的建设项目,且能正确引导游客行为。公园系统主要从事火灾的预防和控制,野生生物保护,水源污染控制,使自然、历史或史前特征免遭自然或人为破坏,还负责监督职员的录用和培训,组织旅游方案,计划保护行动。此外公园聘用自然学家、工程师、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导游、护林员等,全方位管理和保护国家公园,也提供帮助和服务,包括说明、导游、信息咨询,满足游客需要。比较而言,我国缺乏权威的地质公园管理部门,没有中央财政支持,景区靠自身筹集建设和保护资金,管理权限在当地政府部门与旅游公司,结果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管理不到位,机构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管理成为某些部门谋取经济效益的手段,旅游活动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各部门争相占山为王,见利益都上,随处可见部门宾馆、地区饭店、单位疗养院及培训中心,极大地破坏了原生自然景观和环境,违背了建设国家地质公园的根本目的。
美国国家公园注重把保护生态系统作为公园的根本目的,利用地质景观使游人接受野外生活方式、野游体验;不允许进行商业目的旅游,因此限制豪华宾馆的修建,公园内宿营地根据自然景观要素来设计和操作,而且企业不得管理国家地质公园;没有把地质资源当经济资源开发,而是坚持保持其自然风貌,没有将景区的规划管理和经营监督的责任交由企业承担,国家公园的经费基本上是1/2国家支出,1/2靠门票和社会捐助,不会出现由于企业经营而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现象。与之比较,国内地质公园大多都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近年来,国内假日旅游热,使景区超负荷接待,一些部门为了短期利益进行过度开发,把地质公园当成是旅游经济开发区开发,成为他们的摇钱树、生财之道,修建破坏性的旅游设施,引导游人在景区内消费,追求盈利,公园成了吃喝玩乐的场所,削弱了地质公园作为人类自然遗产的重要性,极大破坏了自然风貌,不符合现代国家公园保护利用的科学要求。
总之,地质遗迹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生态系统相对较脆弱,一旦被破坏就无法补救和挽回。地质公园的首要宗旨就是要保护好地质遗迹的原真性和自然风貌,保护是第一位的,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适度合理的旅游活动,普及地学知识。比如,宾馆等服务设施的选址不能进入核心保护区,而要放在缓冲区的适当位置;地质公园内不可能没有建筑,关键是建筑的体量、高度、密度、风格要与自然协调,武夷山总结的"五宜五不宜"(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土不宜洋,宜散不宜聚,宜藏不宜露)经验值得借鉴。
再则,要理顺地质公园的管理体制。一些地方政府由于缺乏地质公园的建设资金,就将地质公园的经营管理权转让给企业或投资商,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这样就存在由于企业过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地质遗迹和自然风貌保护的潜在威胁。国内很多著名景区出现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过度园林化、建设性破坏等问题,和体制的不完善有很大关系。
2、提高地质科普旅游规划水平。
发展地质旅游,规划先行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但规划有优劣之分,好的规划能科学指导地质科普旅游开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差的规划则害人不浅,不仅可能浪费资金,而且可能破坏珍贵的地质遗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委托方对规划也变得挑剔了,这是旅游业成熟的标志之一。要提高规划水平,一是可以邀请多家规划单位搞方案竞标,然后博采众长加以优化;二是地质、生物、旅游、历史、文化、考古、工程、建筑、美术等多学科专家介入,避免规划团队专业过窄的缺陷;三是选择权威规划机构和首席规划师,以首席规划师的个人信誉对规划质量负责;四是严格规划评审环节,笔者参加的一些规划评审,有些是评审专家水平不高,有些是流于形式,不同意见反映不出来。应严格挑选评审专家,并采用评审专家不计名投票方式表决;五是强调规划成果评审通过后,规划机构和首席规划师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跟踪服务,形成规划成果"终身负责"制。
3、使旅游产品动感化,增加游客的互动、参与、体验。
林峰(2004)将"动感艺术"理念引入游憩和景观设计,该理念迎合了现代人追求动感的心理需求,对于旅游产业,将会带来不断的创新。一是使静态景观"动感"化。目前绝大多数景观设计,仍是静态的设计,因此要对静态艺术进行动感设计,如把一组雕塑设计成劳作场面或战争场面,即是让雕塑很"动感";"立体动感画"使用平面手法,创造出引人入胜的立体空间效果。另外也可以用局部的活动化来带动整体的动感,如加一个风轮,设一个转子等,可以用流水带动环境的动感效果。二是表演艺术的动感设计,主要形成了三个突破:舞台与场景的室外开放;道具的现实化与景观道具化;观众与演员的互换互动,游客可以作为演员参与进来 。
因此,要用"动感艺术"的理念解决大部分地质博物馆多以静态陈列式为主,游客参与性不强的问题。如地质博物馆大门、广场、小品、景观、地质名人碑刻、地质年代表等的设计,要强调其"动感",否则就给人一种呆板、没有灵气的印象。笔者认为,地质公园重要节点的景观设计应当能给旅游者的视觉产生冲击力,如大门就可以设计为该地质公园所特有的稀有动物或植物形态(包括古生物),并使其有动感;用电脑"三维动画"技术,让游客通过电脑触摸屏演示地质演化过程,或立体仿真旅游;用四维电影展示地球的地质历史演变;采用声光电设备模拟地质形成和演化的经过;以生长在不同地质年代的动植物为主线,把他们的生活经历与地质演变的过程相结合,通过动画制作,借动植物之口,讲解地质地貌的演变过程及一些动植物的灭绝的原因;通过复原或制作的方式模拟古生物的生活场景,或设计成"互动电影",在放映过程中提出问题请观众选择,同时影片按照观众的不同选择,分别演绎出不同的结果;也可以设计一个有奖竞猜的娱乐节目,让游客参与,给最后胜出者赠送具有本景区特色的科普纪念品;标本陈列室搜集具有珍贵价值的反映不同地质年代特征的图片、实物、标本、古生物化石,模拟复原古生物实体允许游客触摸(同时展示有关的科普知识资料),使游客亲眼看到或触摸到生活在远古时代珍贵动植物的躯体,更能增加其兴奋程度;
4、突出地质科普旅游特色。地质科普旅游的特色即在于向游客传达地质演化过程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科学知识,因此,作为科普旅游的重要载体的地质公园,其产品设计要体现其科学内涵,突出其特色。公园内的建筑,如博物苑、科普展示厅和室外雕塑、小品景观或矿石小品,不但要形式活泼,其外观设计、所用材质、艺术风格等,都应当体现公园的地质特色。
地质公园的解说系统应以地质遗迹为主体,对地质地貌演变过程、特点、成因进行科学的解释,设计专门的地质旅游路线,避免对地质景观如化石等的践踏和破坏,使游客在自然天成的地质环境里旅游,并获得知识。
5、用活泼的形象的小品、景观、室内装修等,将丰富的地学知识寓教于"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之中。公园内的住宿设施、餐饮设施、购物场所、娱乐场所、景区内交通工具等,其设计要能体现地质科普旅游特色,蕴涵地学文化,创造出浓郁的地质科普旅游氛围,让旅游者处处感受到生动活泼的地学科普环境。
6、重视地质旅游商品的开发。目前常见地质旅游商品包括:矿泉水、奇石、观赏石、宝玉石、矿物岩石标本、地质科普图书及音像制品、古生物玩具模型等。然而,不少地质公园内出售的大部分是普通旅游商品,地质旅游商品品种还太少、太单调,游客想买却没有好的地质旅游商品打动他,让他非掏腰包不可。地质旅游商品有很多文章可做,要开拓思路,政府可以搞地质旅游商品设计比赛。比如随手可得的岩石标本,经过精美包装、加上科学文字解说,就可以变成地质旅游商品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美国国家公园内导游事先告诫游客,需要岩石标本可以花5美元购买,私自采集岩石标本则要被罚款50美元。
7、针对大中小学生,拓展地质科普夏令营市场。大中小学生的暑期夏令营是一块巨大的有待开发的市场,但目前针对学生夏令营特点的旅游产品还很不完善。地质科普夏令营很受学生欢迎,大学生的野外生存训练也渐趋时尚,其特点:一是活动时间长,一般为7-15天;二是学生旅游积极性高但自己没有收入,都花家长的钱,家长们希望习惯城市生活的孩子们能吃点儿苦,培养其自己动手、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夏令营属于低档消费。因此,要专门规划设计满足学生夏令营活动需要的场所和设施,并开展细分的市场营销,将地质科普夏令营做大。
8、将地质科普旅游与目的地文化旅游、民俗旅游、宗教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精心的线路设计、产品设计和行程安排,形成综合优势。
9、加强导游等有关人员地学知识培训。根据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验收标准,这实际上是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成功后,要在2年内必须完成的4项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