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质公园的建立在地球科学和旅游业发展史上不能不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首次把属地球科学范畴的地质遗迹景观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资源提供给现代旅游业开发利用,并构成现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合元素。地质公园在开展大众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我国旅游业科技含量方面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地质公园具有专一学科的社会认知层面,因此欲使景观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如同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一样具有竞争力,并能取得良好的三大开发效益,就必须对地质公园进行其资源开发的强势、弱势、机遇、风险分析。
关键词:地质公园 旅游开发 SWOT分析
1 引 言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组合而成的一个特殊地区。是以保护地质遗迹、开展科学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而建立的一种自然公园(陈安泽 2002)。地质遗迹是地球内外力演化、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同时也是人类人文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域辽阔,复杂的地质地理条件和多样性的气候条件,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地质遗迹,包括各种岩溶、丹霞、雅丹、火山、峡谷、冰川、海蚀、沙漠及三大岩类等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典型、连续的地质地层剖面和构造形迹,以及丰富多样的古生物化石等。这些地质遗迹存在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文化学术及美学观赏价值,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旅游价值。长期以来,对地质公园这个特定的地质遗迹保护区能否开展旅游一直存在着争议,或是地质公园一旦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游人开放后能否取得像传统意义那样的普遍旅游效果,也是众说不一的话题。由于地质公园具有专一学科的社会认知层面,因此欲使景观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如同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一样具有竞争力,并能取得良好的三大开发效益,就必须对地质公园进行其资源开发层面的强势、弱势、机遇、风险等诸要素逐一进行分析。
2 地质公园开展旅游的必要性
从地质公园的概念定义看,其属于自然公园的一种,与我国现有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同处于并列地位,环境特殊,生态脆弱。地质公园既具有一般自然公园的共性——美学观赏性,又具有其独特的异质性——地学文化性。地质公园中的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是人类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吸引功能,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同时,作为天然的地学科普知识载体,地质遗迹起码能为地球上一种现实的或为一种消逝的文明和文化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地质实物见证,能帮我们诠释困惑人类的一个又一个的“天问”,可以使人们在参观游览中,接触和学习到人类六大基础学科之一的地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有利于加强科学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素质的提升。从资源观来看,地质公园所纳入保护的地质遗迹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而且是珍贵的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能对游人产生极大的吸引作用,从而构成当地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质公园开展旅游对发展当地经济、促进旅游事业、开展科普教育、宣传地学知识意义重大,也为人类提供了难得的休闲、游览和科学考察的活动环境。实践证明,在一些地质公园开展旅游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2.1 旅游是地质公园三大功能之一
地质公园在完成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前提下,发挥着独特资源优势,起着多功能的作用,大体可归纳为以下三点,即地质公园的科研功能、教育功能和旅游功能,其中旅游是地质公园的重要功能之一。除绝对的用于地球科学研究之外,一般地区可对外开放,接待普通旅游者。在游览中向游人进行地球知识普及和地质遗迹保护教育,促进科学与文化的传播,以有效地保护地球地质遗迹的科研价值、美学价值,使地质公园成为自然地质遗产的宣传、教育、普及的课堂和基地。
2.2 旅游是地质公园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
地质公园有自己的优势,即土地优势和资源优势,对资源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增加地质公园的经济收入,增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和管理的投入,不啻是地质公园健康发展的良策。地质公园开展旅游,既可为地质公园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财源,又可探索适应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诸因素协调发展的新途径,为全社会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样板。
2.3 从旅游学角度,每一个成功的地质公园都具有强烈的文化个性和普遍的社会适应性
地质公园的文化个性,也即是旅游业常说的“特色”,通常具有不可模仿的独特性和专一性。地质遗迹的科研价值、美学价值及旅游价值在人们的游览参观活动中,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其包蕴的地质内容,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群,进一步了解自然、了解生命的演化、认识自身在自然界的地位都具有普遍的适应性,都能够激发自觉保护人类自然遗产、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地质公园旅游开发SWOT分析
3.1 SWOT分析法
SWOT系指strengths--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s的英文词语的首写,意即强势—弱势,机遇—风险分析。国家对旅游开发规划有竞争优劣势分析的要求,旅游经营管理者及规划者也经常使用这一方法来分析整个区域、行业和市场,获取相关信息的动向资讯,以提供决策依据。其分析的关键,一是把握自己比竞争者明显强的强势和明显弱的弱势,二是分析机遇的性质、排序、制约,以及风险的强度和作用、时间,三是与竞争者相比,存有哪些机遇与风险,四是在面对这些机遇和风险的同时,集中自己的强势和优势寻找尚未为众人察觉的机遇,找出自身的成功要素,并制定出合乎实际的战略发展决策。从而保持在旅游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并形成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竞争能力。
3.2 SWOT分析法的运用
能够对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优势和劣势作出正确和客观的分析是明智的,一个地质公园旅游区或地质公园经营管理主体确定什么事是不该做的和什么事是该做的是十分重要的;机遇和风险是同时存在的,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能够对其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作出正确的分析同样是重要的,但却是很难的。实际上,优势、劣势、机遇、风险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其纽带是核心竟争力识别、认定和形成,对其的分析必须运用系统的观点。
运用“swot”法,我们把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自身和外部环境分为四种应对策略:
第一种(so型):既面临众多开发机遇,又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应积极开发旅游新产品,拓展旅游区(或景区)经营领域,获得更大的旅游发展空间。
第二种(sw型):虽然面临众多的开发机遇,但旅游区域存在明显不足,应设法利用外部环境来弥补劣势,扬长避短,借助外力改变局面。
第三种(ts型):面临强大的开发竞争威胁,同时又具有明显的优势,应利用自身的优势,分析威胁的来源,尽量扩大优势来抵御威胁,变被动为主动。
第四种 (tw型):面临强大的威胁,又存在明显的劣势,只能采取开发业务调整,将旅游吸引力转移,改善自身条件,主动防御,规避威胁,寻找新的开发机遇。
对不同类型的地质公园而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针对其自身的资源条件,巩固开发优势、减少不利劣势、把握开发机遇、减少竞争威胁,在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区域最具优势的方面,保持创新核心竞争力。
3.3 地质公园旅游开发swot分析
3.3.1 优势—strengths
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得到各级政府重视,各地申报地质公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多样,景观奇特且具垄断性,有较高审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具极强的吸引功能;地质公园不仅是研究地球发展史的最佳所在和经典地区,也是科普教育的基地;地质遗迹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本身激活了其作为一种自然遗产的资源潜力,在其充分展现自身魅力的同时也使资源价值得以竭尽体现;对地质遗迹进行在有效保护前提下的合理旅游开发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利于地质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3.2 劣势—weaknesses
地质公园缺乏一定的人文文化内涵或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地质公园具有专一学科性质的社会认知层面,旅游宣传力度和广度不够;各种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审美活动多数还仍带有休闲和消遣、娱乐和观赏的太多痕迹,求知型的(特别是针对地球发展史及生命起源)大众旅游目前尚不被推崇,社会关注度不高。
3.3.3 机遇—opportunities
为了切实加强世界地质遗产(world geological heritage)保护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全体会议上通过决议,要“创建独特地质特征的地质遗迹全球网络”,并于1999年第156次执行局会议正式启动世界地质公园计划(UNESCO Geopark Programme),为了和国际接轨,我国国土资源部积极响应这个计划;国土资源部业已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和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并邀请了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旅游局等部委,参照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准,制定了国家地质公园评选办法等系列文件,于2000年9月印发了国土资源厅[2000]77号文《关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通知》;文件下发后,在地方反响很大,许多地方申报单位准备了音像、多媒体、规划、综合报告等非常丰富的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材料;申报单位普遍认为,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对发展当地经济、促进旅游、开展科普教育、宣传地学知识意义重大;从外部因素分析,旅游多元化需求不断增长,生态及文化旅游升温,政府鼓励旅游发展,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建设。
3.3.4 威胁—threats
伴随着游人的到来而产生的地质公园园区环境污染将难以避免;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中的潜在的“破坏性建设”会使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观遭到损毁;地质公园辟为旅游区后,在旅游业经营管理中,多数情况下是为了追求高利润,游人数量超过了合理容量,破坏了旅游资源,降低了环境质量,放松了对地质遗迹保护的要求;地质公园辟为旅游区后,旅游活动打破了当地居民生活的节律平衡,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发生冲突;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与地方文脉生态的整合其兼容性并非最佳;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后,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具极强活力的生命细胞,其贡献无疑是巨大的,但由此而带来的管理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关系不顺政策不明,管理机构条块分割,管理部门层层设置,致使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权责模糊,缺乏行业部门有效监督和管理,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摩擦碰撞现象时有发生,在各个层面上影响着地质公园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4 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应对策略
通过以上对地质公园的“swot”分析,笔者认为,建立和建设地质公园,为地方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机会,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门路,同时也是探索一条“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有效途径。地质公园为旅游业所用,可以扩大普通公园的内涵,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拓展旅游活动空间。另外,地质公园作为一种高品位的知识性旅游产品,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虽然意义重大,但我国地质公园尚处于初创阶段,亦尚在探索之中,特别是其旅游规划开发中的相关要素亟待规范和完善。加之地质遗迹资源不同于普通的景观资源,其本身兼具环境和资源的双重性,具有珍贵性、不可再生性、复杂性和较高的知识性,因此对其旅游规划开发的方式途径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4.1 发展型策略
加强地质公园园区的景点资源整合,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提升地质公园旅游经管人员的素质及地学知识普及,尤其是关于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观的先进理念的树立;加强地质公园旅游的市场营销宣传;建立地质公园旅游动态网站。
4.2 扭转型策略
在宣传方面要有重点有目标实现突破,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及旅游者个性化需求的特色旅游产品;重视旅游开发中的招商引资工作,地质公园的建设要吸收民间资金;加强园区服务,提高旅游者满意度。
4.3 多种经营策略
改善园区旅游环境,有一定治污方案;旅游产品开发紧贴市场需求;关注区域同类旅游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合作;处理好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合理解决矛盾,形成合力,联合办旅游。
4.4 防御型策略
遵循旅游法规,执行生态保护措施,启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积极与地质公园各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加强地质公园园区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地质公园旅游规划开发时和当地居民及时沟通,避免因规划不一给开发带来的难度。
参 考 文 献
[1] 陈安泽,卢云亭等.旅游地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2] 陈安泽,卢云亭,陈兆棉.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 王永生.怎样建设和管理地质公园,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
[4] 邢乐澄.论地质公园的经营和管理,安徽地质,2004
[5] 孙文昌.现代旅游开发学,青岛出版社,2002
[6] 王兴斌.旅游资源与开发,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