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基1 郭锡智2
(1.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西安, 710062)
(2.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政府,西安,710068)
摘要:本文论述了秦岭北坡陕西段花岗岩形成的太白山、华山、翠华山地貌景观,并对其地学成因和旅游价值进行分析。在指出秦岭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和优越的生态地质旅游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联合,突出特色,精细开发,提升精神,深挖其地学意义和历史文化内涵,与西安人文旅游形成互补,其中的终南山段各景区可以联合在一起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关键词:秦岭北坡,花岗岩,终南山
秦岭是中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成为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北坡和南坡气候差异明显,以主脊为界,以南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以北为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这种明显的分异影响到生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山地棕壤与山地褐土地带,南坡为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与黄褐土地带;秦岭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在太白山可分5个带。在中国哪一个省份都不如陕西自然地理南北差异如此之大。
秦岭北坡分布有大片的花岗岩体,多以岩基产出,尤以燕山印支期到喜山期的花岗岩侵入体为主,这是一种岩浆型花岗岩。但是在秦岭中元古代宽坪群地层展布的秦岭主脊还分布有大量的由于花岗岩化作用形成的混合岩类岩石,其中一部分达到花岗岩化作用的晚期,形成典型的混合花岗岩,这是一种陆壳交代型花岗岩1。
坚硬的花岗岩不但结构构造特殊,而且在北方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不易风化,在新构造运动使山体北仰南俯的构造背景下,造就了秦岭陡峭特殊的花岗岩地貌景观,成为一种特殊的岩性地貌地质遗迹,不但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并以山势之险峻,沟谷之幽深,造形之奇特,结构之精美加上道观佛寺之点缀,更凸现出壮丽之美。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赞美秦岭的诗句。
今天,素以文物古迹观赏游的陕西,为了丰富旅游产品结构,正在着力打造新的旅游亮点,亲近自然的生态旅游理念已经走进我们的视野,秦岭丰富多彩的花岗岩地质自然风光自然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走进秦岭,认识秦岭已经成为旅游者开展探险,亲近自然旅游的共识。
但是,目前对于秦岭花岗岩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对于其形成的机理,造貌因素和景观地学内涵的挖掘尚感肤浅。本文将立足于保护第一和适度开发的原则,力求从科学层面加深对这一地质遗迹资源的认识,给其赋予科学的内涵,使秦岭重要的地学旅游资源得以充分服务于人类。
1.花岗岩地貌景观
1.1雄浑的太白山2-3
[i]太白山是我国大陆东部最高峰,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米,位于西安市的周至与宝鸡市眉县,太白县的交界处,受秦岭山前大断裂影响,断裂南侧属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山体急剧抬升,断裂以北为汾渭断陷盆地之西安凹陷,喜山运动以来强烈下降,新生代沉积厚度可达5000-6000米,从太白山主峰算起,则断距近万米。
太白山的主体由巨大的印支期花岗岩组成,称为“太白岩体”,为陆壳重熔成因,岩体北部为混合岩,有眼球状混合岩,二长混合片麻岩,阴影状混合岩和均质混合岩,南部为典型的岩浆花岗岩。太白山的奇特在于其一:山顶平坦,在跑马梁有秦岭残存的最高一级夷平面分布,海拔3400-3500米,是宽度达百米的平坦地面,它是地质历史时期山地丘陵经侵蚀剥蚀而形成的平缓地面,经秦岭的抬升已经达到如此的高度,夷平面是山地上升的证据,对于夷平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搞清秦岭构造和地貌发育的历史。
其二是在3400米以上保存第四纪晚更新世末次冰川地质地貌遗迹,称为“太白冰期”,与李四光先生确定的“大理冰期”时代相当。大爷海和二爷海的冰斗湖似镶嵌在秦岭山地中的璀璨明珠,主峰拔仙台系陡峭的尖峰遗迹。在大爷海还见到清晰的槽谷地貌,这是冰川流动对于围岩刨蚀形成的U形谷地,它们都是是太白山的冰蚀地貌。花岗岩千百万年以来受冻融作用影响,岩石中的裂隙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将岩石劈裂形成大小不一的的角砾状石块,形似石头的海洋,称为石海,在斜坡上这些石块因重力而向下缓慢移动,似冰川流动形成石河。它们形成太白山的冰缘地貌。
其三是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明显。 海拔800-1300米为暖温带阔叶林,海拔1300-2600米气候冷湿,为针阔混交林,海拔2600-3350米为寒带气候,冷杉,落叶松为主,再其上为荒漠灌丛草甸带。太白山也是华北、华中、华西植物区系的交汇点,古北界、东洋界动物区系的过渡带,公园内生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区系复杂,起源古老,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计有种子植物、苔藓植物1850多种,森林动物、昆虫1690多种,并有国家保护树种和濒危保护植物26种,珍奇保护动物9种。
1.2 险峻的华山
华山在地质上实际为巨大的花岗岩岩株。属于燕山早期陆壳重融型花岗岩3,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斜长石和钾长石)、闪长花岗岩、花岗岩等。岩浆具侵入特点,形成岩株,与围岩高角度不整合接触,当受到北仰南俯的秦岭历次上升的影响,被抬升出露地面,由于岩石抗蚀能力强,突兀于被侵蚀的片岩类变质岩围岩中,流水沿着岩体中垂直地面的节理不断侵蚀,最终形成各自独立险峻的山体,而其中五枝主要的岩株成为华山五峰。
华山临近华山山前大断裂,该断裂为一高角度正断层,这里是中国喜马拉雅差异升降运动幅度大的地区之一,明显表现为北侧下降形成广阔的渭河平原和南侧高耸的华山之间的突然相接,过渡性的黄土塬在此荡然无存,地形上强烈的反差给人留下地壳运动之巨大威力的震撼,愈显得华山之险峻高大,彰显出其雄壮之美。
1.3雄奇翠华山
翠华山以发育山崩地质遗迹为主,位于西安以南23km处秦岭北坡,现已建成山崩国家地质公园,公园内山崩地貌类型齐全,崩塌规模巨大,体积有3亿m3之多,巨石个体形态和组合形态奇特,混合岩岩石结构特殊、构造十分典型,山崩碰撞构造形迹清晰,巨石的造景功能显著,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特大型山崩地质遗迹。
公园位于秦岭山脉的北坡,属于流水侵蚀剥蚀的中低山地貌,一般山峰海拔在1200m左右,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m,山势陡峭、沟谷深切。地层为中元古界宽坪群变质岩,以黑云母石英片岩、为主,后期在多次岩浆活动影响下,经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各种混合岩类。翠华山的花岗岩即属于陆壳交代型花岗岩,称为混合花岗岩。
受秦岭北麓大断裂的影响,使其南侧山体快速抬升,园内太乙峪在秦岭山体隆起的同时强烈下切,形成“V”形谷地貌,属正在发育的青年期河谷。
公园内的岩石遗迹为广布的混合岩4。混合岩类型丰富,主要有:眼球状混合岩,具有典型的眼球状构造,其中的脉体矿物呈大小不同的“眼球状”,为长石和石英的集合体;条带状混合岩,分布最多,岩石上有黑白相间的条带,黑色者为由片岩和片麻岩组成的基体,白色或粉红色为由长石、石英形成的脉体,脉体与基体成条带状互层,二者之间的界限清楚;肠状混合岩,是脉体形成时受到构造应力或岩浆活动的影响,产生塑性变形,呈各种形态的肠状弯曲;混合片麻岩,岩石中的暗色矿物定向排列,具有清楚的片麻状构造,岩性均一,已不能区分基体和脉体,成分与花岗岩相似。由较强的渗透交代作用形成,是混合岩化作用后期的产物;混合花岗岩,混合岩化作用的最后阶段是花岗岩化作用,基体与脉体之间的界限完全消失,形成一种不同于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岩,岩性均一,块状节理发育,有时可见到变质岩的残留体。
这些岩性地质遗迹,以各自的特殊结构构造,或基体脉体形成极强反差的黑白相间平行排列的条带,给游客以线条之美,或其中的岩脉似群龙飞舞一幅欢腾景象,给游客以动感之美,或岩面上岩块错动痕迹累累,显示出构造运动力量之伟大,或节理相交将岩石切成豆腐块状似将军盔甲,与巨石之鼎立遥相呼应,给游客以想象的空间。
翠华山山崩由山崩临空面、堰塞坝、堰塞湖、崩塌堆积体、崩塌洞穴遗迹组成。
山崩临空面形成残峰断壁,犹如斧劈刀削,峭壁凌空,气势磅礴。一般高达200m~300m以上,在水湫池、甘湫池和大坪有三个堰塞湖。其中水湫池又称澄源池、天池,位于翠华峰东侧,湖为不规则长方形,长约600m、宽90m~300m,平均水深7m,最深11m,水域面积0.135km2,系崩塌堆石堵塞太乙河集水成湖,湖水清澈洁净,未受污染。崩塌堆积体(石海)是崩塌石体在沟谷两侧堆积形成的地貌,以甘湫峰和翠华峰附近最为壮观、典型。天池区崩石数量众多,体积大,由裸露、杂乱无章、大小混杂的混合花岗岩和条带状混合岩、肠状混合岩岩块孔隙式接触堆积而成,单个崩石体积巨大,一般都在103 ~104 m3,巨石相互叠置,堆砌,宛如石头的海洋,故名石海。
翠华山山崩地貌形态十分典型,类型丰富,规模巨大,为地学工作者提供了十分理想的研究山崩的野外实验室。目前,对于山崩发生机理、山崩分期和发展过程,岩块崩塌或崩解方式,山崩地貌形态分类和规模,岩体临空面稳定性、混合岩化岩石特性等学术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
这些地质遗迹为广大地学工作者研究翠华山乃至整个秦岭地区的地质构造发育提供了“窗口”,同时也为广大地学专业的大中专学生野外实习以及实践地学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更为广大的游客普及地学知识提供了天然的教材。这种深层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山崩地貌的理论,而且对翠华山今后的规划和旅游资源开发也具有重要意义。
2. 温泉5
沿着秦岭北坡山前深大断裂、骊山山前大断裂,分布有一系列温泉,是因地下热水沿着张性的断裂破碎带上升,形成的一系列上升泉。因热源较深,温度均较高,形成著名的旅游景点,主要有:
2.1眉县西汤峪温泉
又名凤凰泉,位于眉县境内太白山北麓汤峪口。该温泉属于秦岭北麓大断裂带上的天然温泉,水温常年在60℃左右,日涌水量400吨。内含二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优良的医疗矿泉水。
2.2蓝田东汤峪温泉
水温达60℃以上,富含十多种矿物质,医疗价值极高,属于低矿化碱性重碳酸—硫酸钾钠型高温水。
2.3临潼华清池温泉
位于临潼东南骊山北麓,骊山为一孤立的断块山地,至今仍在上升,骊山周围均有断裂发育共同作用抬升形成骊山地垒,出露渭河平原南部基底秦岭太古界变质岩和燕山晚期花岗岩。在骊山北麓的华清池,为多组断裂的交汇处,断裂的开张使地表水循环到地下1000-2000多米深处,被地热加温,沿断裂带再上涌出地面,形成中温地热上升泉,属于低矿化弱碱性硫酸——氯酸钾钠型中温水。
表1是秦岭北坡温泉的基本要素介绍。
资料来源:原国家地质总局第三普查勘探大队《汾渭盆地石油普查阶段地质成果报告》
3 .深切的“七十二峪”
由于秦岭的北仰南俯,分水岭偏向北,南坡坡长而缓,形成波状山地,北坡陡峻沟谷深切,形成V形沟谷,号称“七十二峪”。一些峪自古以来就是秦岭南北的交通要道,其中著名的有陈仓道(即今川陕公路和宝成铁路所经路线)、褒斜道(今眉县到汉中公路)、傥骆道(今周至到城固公路)、子午道(即西安到四川万源公路)和武关道(西安-商南公路)等。这种不对称的山体在我国是很独特的,它使得西安成为我国唯一地形高差悬殊最大的大城市,由城区到达秦岭分水岭只需2个多小时即可欣赏到“一览群山小”的壮观景象。无疑为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秦岭旅游创造天然的便利条件。
4.地质遗迹的旅游意义
秦岭北坡丰富的地质遗迹具有极大的旅游价值,自古以来就是旅游探险的乐土。华山是我国名山五岳之一,华山花岗岩陡峭山体,形态各异,由东西南北中等五峰组成,《水经注》称华山"远而望之若花状"。华山最高峰南峰海拔2160.5米,形如刀削。北峰又称云台峰,海拔1614米,中峰又名玉女峰。由中峰西行至名朝阳峰,是为东峰,海拔2,035米,为观日出的绝佳境地。西峰又名莲花峰,海拔2,082米。西峰,东峰,受秦岭强烈上升和流水沿节理侵蚀,峰壁十分陡峭,险峻,素有 “华山天险”之称。同时,这里因喜马拉雅运动造就的山地与平原直接相接的高度反差极大的地貌特征,也具有很大的地学旅游意义。
太白山是中国东部大陆最高峰,这里的第四纪末次冰川遗迹历历在目,形成的冰斗湖似镶嵌在秦岭山脉中的明珠,是欣赏高山白云,亲近大自然的绝好去处,也是进行冰川、生物科研科考和探险旅游的最佳之地,近年来已成为陕西重要的自然景观旅游区。1991年在太白山建立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古冰川遗迹和森林景观为主体,对其实施保护和利用。
翠华山山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独特的山崩地貌和奇异的岩性地质景观;有天然堰塞湖、涌泉和瀑布等构成的水文景观;名木古树、珍稀动植物群落构成的生物景观和风云变幻的烟云异彩等气象景观旅游资源;也有寺庙、石刻书法等人文旅游资源等。翠华山旅游区奇特秀丽,奇中之奇当属被誉为“中国山崩奇观”和“山崩地质博物馆”的山崩地貌。崩石体巨而形态各异,有的似利剑直插云霄、有的似雄狮仰天怒吼,有的似少女亭亭玉立,有的似雏鸽展翅欲飞,中小尺度造型景观十分丰富,有石海卧驼、太乙观星、卧虎守台、双鱼闹海、金蝉脱壳、银蟾负子、玉兔醉卧、仙兔浮海、母子情深、空中花园、通灵玉玺等。
这里有巨石堆砌成的奇特的洞穴景观,夏季晴天时,温差引起空气对流,风感明显形成风洞。冰洞曲折迂回,由于巨厚的混合岩体的隔热作用很强,使洞内温差终年保持在零下四度左右,盛夏寒气嗖嗖,有回归寒冬之感。
春夏之际,迷人的堰塞湖泊游人络绎不绝,湖面轻舟荡漾,寒水粼粼,清波倒影,使人如入诗境。
总之,秦岭北坡以花岗岩为主的地质遗迹具有很强的造景功能和艺术欣赏价值,它集中体现了一种使人振奋、雄起、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和催人奋进的力量。这里是石头的海洋,体现了一种特有的石头文化,可以使人们喻德、喻情、神游其中。石体造型别致生动、动感丰富,形成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残峰怪石错落参差、溪流悬瀑交织的旅游美学观赏景观。
秦岭北坡山地气候特征明显、植物垂直带谱十分清晰,有利于开展休闲度假、避暑和生态旅游。终南山主峰高耸,海拔2604米,终日云雾缭绕,拟似仙境。高山草甸如绿色地毯覆盖于终南之巅,优美的生态景观与气势磅礴的山地景观遥相呼应,构成了质朴和谐的自然景观。
目前,秦岭特别是终南山段已有大量的游人来此欣赏大自然美景,大大小小的度假村分布在许多山峪中,秦岭是西安的后花园的提法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这种提法其实有些小看秦岭,因为中国国家地理已撰文提出秦岭是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6,西安市政府已提出将秦岭北坡生态旅游带状开发,与人文旅游形成犄角之势。秦岭旅游的春天即将来到。
5.发展秦岭北坡旅游的建议
发展秦岭北坡旅游措施有很多,许多文章对此均有叙述,本文不准备面面俱到,拟从以下三方面提出建议。
5.1 突出特色,精细开发,提升精神
目前,秦岭北坡地质遗迹资源并未充分利用,景区开发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开发打出拳头产品的魄力,开发不够精细,多数景区景观特色不鲜明突出,有雷同现象。因此,要在精细上下功夫,华山应突出险峻挺拔,体现中华民族的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气概,在“势”上做文章;太白山应突出山体的庞大,景观各异的垂直自然带谱,呈现千奇百态、变换无穷的自然界的种种造化,给人们以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人地和谐理念,在“秀”上做文章;翠华山应突出山崩特色,体现西北人的粗犷豪迈的精神,在“奇”上做文章,给人们以心灵的震撼,建立敬畏大自然,遵从自然规律的生存观。
5.2 深挖景观地学内涵和秦岭及临近地区的历史人文底蕴
以华山、太白山和翠华山为代表的花岗岩三大旅游景区,应对景观的地学意义进行宣传普及,游客游览华山惊叹其雄伟险峻,在翠华山对残峰断崖,壮观的石海,神秘的湖泊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太白山山体的幽野,高大,景观的变幻赞叹不已,会发出何以为此的种种疑问,这正是我们旅游地学大显身手之时,可在景点竖立地学成因说明牌或由导游进行科学知识讲解,揭开神圣的面纱,还事物的本质。
秦岭特别是终南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代文人、骚客,如王维、韩愈、孟郊等在这里留下许多墨迹,古人有大量赞美终南山或借其抒发情怀的诗句,多首唐诗中凡提到“南山”的,均指的是终南山。
据记载,翠华山是秦时的“上林苑”,汉时的“御花园”,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拜太乙神,曾修建太乙宫,遗址尚存,景区内的“天池寺”是唐朝宗教文化的发祥地,御马槽、御马桩、唐塔,以及俗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中的御马圈仍保留完好。白居易的“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故事就发生在翠华山所在的太乙峪。
唐代李世民的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旦,入翠贮岩烟。叠松朝若夜,复岫缺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李白的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韩愈的“天昏地暗蛟龙移,雷鸣电击雌雄随。清泉石上化为土,鱼鳖枯死亦可悲。”是对翠华山天池成因的形象述说;祖咏的“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描绘了终南积雪之美;王维的“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迴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峯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7道出了终南山的雄伟和云彩之美,
可以说,象终南山这样被写成大量诗句赞美的在中国的名山中实属罕见。
终南山以北的秦岭北麓和临近的长安县地域,历史上是富饶之地,兴教寺、香积寺、华严寺等佛家庙宇多有分布,特别是在唐代,许多文人赋闲隐居于此,给这片土地增添了文化灵气。
今天,这些都已成为难得的人文旅游资源。但是,优美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厚重的人文旅游资源并没有很好融合,不仅仅是在秦岭北麓,就是在整个陕西,在西安,要么是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掩盖了这种自然旅游资源的光辉,要么是两种资源各行其是,孤立经营缺乏融合。
因此,可以秦岭北坡两种资源的融合为契机,将秦岭自然景观与平原以人文为主的景观结合,凸现秦岭景观的地学内涵和秦岭的历史文化底蕴,具体运作上应融入大西安旅游圈中,打出南线生态人文旅游的旗号,在线路安排上二者兼顾,使游客特别是外地游客对陕西,西安旅游的认知提高。
5.3 建议申报中国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
应该大手笔的,大气魄的推出秦岭生态地质旅游,鉴于秦岭在中国的知名度,地质地貌等自然地理的特殊性,典型性和景观性,我们希望能通过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来宣传和推出秦岭。考虑到终南山旅游开发早,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建议将西安市管辖的流峪口以西,黑河以东的终南山作为主体,起名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公园南界直抵秦岭主脊终南山,成为黄河水系最南界,与牛背梁羚牛自然保护区相接。主要的地质遗迹有花岗岩山地地貌、山崩地貌、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混合岩结构构造、秦岭大断层及 V 形峪地貌、蓝田公王岭猿人遗址、汤峪温泉,高冠瀑布。由于太白山重要的地学意义和景观价值,所以该公园还可将太白山一并包括;主要的人文旅游资源有周至楼观台道教文化,终南山北麓佛教文化等。包括的主要景区是翠华山山崩景区,南五台景区,太平峪景区、楼观台景区和太白山景区。除过翠华山已经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外,其他景区属于国家森林公园或自然保护区,因此,申报中要协调好与各方的关系,至于管理还可维持原样,暂不改变。
参考文献:
1.陕西省地矿局,陕西省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89
2.方东汉,郑耀祖主编,太白山,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1-2
3.张金良、王万云等,陕西自然保护区,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5
4.地质词典编辑组,地质词典岩矿分册,地质出版社,1980
5.宋德明主编,西安市地理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6.单之蔷,秦岭,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中国国家地理陕西专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2005.6,31-47
7.喻守真编注,唐诗三百首祥析,中华书局,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