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泽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
地质公园(Geopark)是伴随着21世纪的钟声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生事物。它在中华大地上一出现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短短地几年中,我国已有12处世界地质公园(全球共33处)、85处国家地质公园、50多处省地质公园问世。一个等级有序、地质遗迹类型多样、分布面广的地质公园体系已初步建立。地质公园从诞生时起,就为自己树立了三项重大宗旨和目的:一是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环境;二是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三是积极开展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由于它的目的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一个争办地质公园的热潮正在全国持续兴起,它预示着将会有更多的地质公园问世。作者经历了地质公园创立的全过程,并深深为这项事业的突飞猛进所震撼!如何认识、理解这项新生事物的重大意义?地学工作者、地学部门在促进这项新事物健康成长中应担负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现兹将个人见解略论如下。
一、地质公园是地质工作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里程碑是道路里程的标志物,每一座里程碑都记录着它与起点的距离,标志着一个清晰分界点,显示着它的前方是一个崭新的路段。因此,里程碑常常被引申为社会发展、科学发展、事物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用语。例如人们把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称作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里程碑。再如1769年蒸汽机的出现被称为现代工业革命的标志,计算机的出现被视为信息时代的标志等。地质工作发展阶段也应当有自己的标志。现代地质学如果从赖伊尔(Charles Lye11,1797~1975)所著《地质学原理》面世算起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的地质工作从1912年设立“实业部矿物司地质科”算起,也有近百年历史了。在这段 漫长的时期中,地质工作曾经经历过为了工业化,而大规模开展找矿勘探的辉煌时期,在中国地质工作曾被誉为国家建设时期的先锋队,地质队员还获得了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的光荣称号,地质工作极盛一时。但是,随着找矿高潮期的消退和社会对地质工作需求内涵的改变,传统的地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已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市场。正如美国内政部地调局长Gordon P.Eaton 在上世纪末一次讲演中所述:“时世无处不艰难,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地调所是景气的”“其原因是政府认为地调所能够提供的东西需要的越来越少了”“各国地调所在上个世纪通过传统方法业已解决的问题,对本世纪末期的社会来说,其重要性已大为减弱”。全球地质工作都不景气,中国也不例外,地矿部被撤消了,庞大的以找矿为主业的地质大军,沦落到失业减员的困境,多数地质院校、系消亡了,就是保留下来的中国地质大学,真正学地质的学生在校内也不占优势,这就是上世纪末以来,中国和世界地质工作的处境。我国的地质工作者是多么盼望地质工作再度辉煌啊!但,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在全球地质工作走入低谷之时,地质公园热潮伴随着新世纪钟声而兴起,为近年来不景气的地质工作注入了活力,也为地质工作“复兴”带来了闪光亮点。地质公园给地质工作带来的是什么呢?其一,地质公园的出现改变了地质工作 传统的资源观。大家都知道地质工作的要务是找矿,找什么矿呢?找“金、银、铜、铁、饧……等固体矿产,找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可是对于具有科学和美学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地质工作者从来没有把它们当作矿产对待。地质公园的出现,使许多地质工作者改变了传统的矿产资源观念,因为优良的地质地貌景观可以构成受人欢迎的地质公园,可转化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地质地貌景观也具有资源价值,是一种十分宝贵的“矿产”。这种观念的转变在地质工作史上是空前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从此,地质工作不但会寻找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的金属非金属矿产,还会寻找、评价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地质地貌美学资源。从哲学角度看,一种思维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一定会带来事业上的革命性变革。其二,地质公园的出现为地质工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服务领域。供给决定于需求,这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理论。如前所述,地质工作之不景气是由于它“提供的东西需要的越来越少了”买主少了,市场小了,一个企业不萎缩那才怪呢!地质公园应社会需求而生,它为地质工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服务领域,从地质地貌美学资源的寻找到地质公园的建立,以至地质公园建立后的科研、科普等工作,都离不开地质工作。地质公园事业对地质工作的需求量是巨大的,而且是持续增长的。这是由于旅游业对地质公园建设的需求是巨大的,是持续增长的。目前我国旅游业的总产值已达6840亿元人民币(2004年),国内旅游人次已达11亿人次,入境游客已达9790万人次,游人数将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对景点的需求日增,而地质公园已成旅游业最受欢迎的新产品之一,对它的需求是迫切的,是持续增长的。地质工作要为旅游业的需求作好准备。其三,地质公园的建立为地质科学、地质工作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坦途。由于游人喜爱雅俗共赏的地质公园,从而使地质科学从学者的小圈子,从象牙之塔的科学殿堂长入了人类大众世俗社会之中,使地质工作直接为公众服务。扎根于群众的地质科学一定会根深叶茂,世代相继,服务于地质公园建设的地质工作将万世永存。以上充分展示了地质公园为地质工作带来的光明前景,地质公园不愧是地质工作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二、地质公园是园林建设式上的里程碑
地质公园是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的一种类型,属于广义的园林范畴。早在几千年前人类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就创建了园林,中国在殷周时期就建立了“灵囿”,而西方最早的园林出现在古埃及,它从埃及出土的公元前1375~1253年的古墓壁画中得了佐证。在近代,美国于187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到1997年止全球已有15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384个国家公园,总面积400万km2,占地球表面积的3.67%(扬锐2002),此外,尚有数不清的其它类型的公园。但是,直到本世纪元年,全球还没有一处正式命名的地质公园。“Geopark”一词是上世纪末,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造出来的,并发起了一个建立全球性地质公园网络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要倡导地质公园建设呢?大家知道在它领导下设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The word Herifage committee),负责“世界遗产名录”(The word Heritage list)工作,在世界遗产名录里地质遗产本应占有重要数量,但事实上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质遗产数量较少,这引起了全球地学界的不满,鉴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一方面可以使更多的地质遗产得到保护,也可利用地质公园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开展旅游活动,进而促进公园所在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决定立刻得到许多成员国的响应,欧洲率先于2000年建立了“欧洲地质公园网络”,中国也于2000年设立了国家公园计划,并于2001年以政府名义批准了首批11处国家公园,2004年2月联合教科文组在巴黎总部召开会议,正式批准了包括8处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在内的25处世界地质公园,一个兴建地质公园的热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由世界最高层级的政府间组织领导建立公园网络体系,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计将在全球建立起500处世界地质公园,作者从中国的地质地貌资源条件和社会需求面预测,在今后若干年内,中国将会建成30~50处世界地质公园,200~250处国家地质公园,500~750处省地质公园,1500~2000处市县级地质公园,地质公园前景光明。以地质学科为主题,在一个国家、一个大洲并即将在全球兴起的地质公园建设热潮,不能不说是园林建设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三、地质公园是旅游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旅游”在中国曾被称为游山玩水的同义词,这是因为名山秀水是旅游的主要对象。游山玩水有两种游法:一种是单纯审美,或称之为看热闹,通常在游玩中不求山水形成的甚解;一种是既看热闹又看门道,在游乐中获取科学文化知识,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凭添无穷的游趣。其实我们的先人早就主张第二种游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明证。知识不只是在课堂上、在书本中获取,还要从游览中获得。在人类迈入21世纪的今天,科学已成主题,想在旅游中获得科学、文化、历史、风土民情知识的人日益增多,游客对游览对象的品味要求,也愈来愈高。在我国包括山水景观在内的旅游产品多数还停留在神化传说层面,它们已不能满足游客多层面的要求。笔者就遇到过许多想知道景区中山水由来的游客,每当我向特定人员讲解山水成因知识时,都有其它的游客尾随听讲。最使我感动的是在重庆武隆考察芙蓉洞时,一位中年妇女带领一个高小或初中程度的女儿,一直跟着我们走,我们在讨论溶洞地质成因时,她专心致志的听,次日我们考察天生三桥景区时,又遇到了她们,她们一直跟随我们到考察完毕,这个女学生说她从来没在游玩中学到这么多有趣的知识,她的妈妈也很高兴,还特地谢谢我们教她的女儿学知识。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在游览中想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人也越来越多。地质公园的建立为满足既看热闹又看门道的游客创造了条件。地质公园是在新的园林建设思想指导下建立的科学公园,因此,地质公园主管部门要求必须把地质公园打造成科学普及基地和研究基地,必须把地质公园建设成为两个博物馆,一是要建设一个以普及本园区山水由来知识为主的室内博物馆;二是要求园区的主要地质景物都要设立中外文对照的解说牌,使其成为室外博物馆。还要求所有的导游员必须接受严格的地球科学知识培训,在导游时,必须向游客讲解园区山水由来的基础知识,寓教于游乐之中,尽可能满足游客的求知要求,也要求公园必须编辑出版各种图文并茂的自助科学导游图书、音像资料,要求配备专业地质人员等。从已建成开园的地质公园看,受到游客的欢迎程度是空前的,年平均游客增长率达30%,经济收入增长50%,青少年游客大幅增长,地质公园做到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丰收。
总之,地质公园是强制性地,把科学知识注入旅游业而打造的高品位旅游产品,随着地质公园数量的日益增多,中国旅游业的科学含量也将日益增强,旅游形象将大大改善,人们的旅游方式也将产生革命性的变革,地质公园应是旅游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
四、地质机构和地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地质公园建设给地质工作带来了“复兴”的机遇,也给地质机构、地学工作者带来了应负的责任和义务。地质机构、地学工作者要加深对这项新生事物的理解,提高对地质公园重大意义的认识,更新观念,采取实际措施,迎接地质公园建设高潮的到来。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关键的地质机构,还没有把地质公园列入自己的工作计划,至今,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地质公园发展战略调研项目,地调规划中地质公园也排不上队,这种外热内冷的局面应尽快改进。地质公园尚处于初创阶段,多数地质公园并未达到建园要求,有关地质公园管理的工作还十分薄弱,全国性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极端不足,缺少法律依据,各种管理办法、规定、方案都不尽完善。缺少专门的研究机构,有关地质公园规划、解说和培训的组织机构也很不健全,向公众正确宣介地质公园的工作也急待加强。作者呼吁,各地质管理机构要切实担负起推动地质公园健康发展的责任,加强地质公园管理;每位地学工作者都要承担起服务地质公园事业的义务,如充当地质公园的义务讲说员,主动承担地质公园研究课题,主动提出各项咨询建议,编写地质科普读物,培训导游员等。只要各地质机构,全体地学工作者都认真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厉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地质公园事业一定会茁壮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陈安泽、姜建军、李明路 2004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与展望
《喀斯特旅游资源基础理论与开发研究》 地震出版社
王伯蒙主编 1999 中国百科大辞典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 1972 世界近代史 人民出版社
唐学山等 1997 园林设计 中国林业出版社
Gordonm P. Eton 1995 Evolution of the Global Job Market in the Earth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