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北京石花洞地下5至7层勘察结果首次公布

来源:http://www.globalgeopark.org 作者:来源:光明日报 通讯员付永强记者王保纯 发布时间:2007-10-12 阅读次数:

  近日,在北京石花洞景区正式对游人开放20周年庆典仪式上,石花洞景区管委会委托著名地质专家蔡炳贵博士向公众宣布:最近进行的石花洞地下5到7层勘察取得重要成果,首次发现的地下沙雕群在中外喀斯特溶洞中实属罕见,堪比大漠风光。这对于探讨溶洞形成的成因,研究古地理、古气候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石花洞洞体为多层多支的层楼式结构,分为上下七层,一至六层为溶洞景观,七层为地下暗河。石花洞现已对外开放一至四层,游览路线为2500多米。长期以来,石花洞地下七层一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勘察,日前,石花洞管委会邀请地质专家和部分媒体记者,带着干粮、探险器材,爬过几十米仅有四、五十厘米高的低窄洞道,攀越数十米高的绳梯,从未开放的第五层探到第七层,了解了大量的溶洞沉积资源,拍摄了大量资源照片,其中在洞内6层发现了罕见的自然“沙雕景观”。

  “沙雕景观”是碳酸钙岩溶与沙子经过数万年的化学沉积才自然形成的,具有美、特、奇的特点。美:它是自然形成,天造地设,而不是人工雕刻,体现了自然美;特:在溶洞中,石笋、石柱、石钟乳景观是屡见不鲜,而在石花洞垂直洞深200多米的6层发现“沙雕景观”,在中国已开放的溶洞中尚属首例;奇:在自然界地表的海河湖泊与陆地接触地带、干旱沙漠地带,由于风力、雨水的侵蚀作用,会形成沙滩、沙包或沙雕等景物。在溶洞中,把沙子堆积或溶蚀沉积形成“沙雕景观”,确是十分罕见的。地质专家认为,“10多万年前石花洞地下5层为地下暗河,残存有大量的冲积沙。随着北京西山地壳的抬升,现在地下7层为地下暗河。在地下6层的洞底沉积了晶莹的底流石钙华,地下5层洞底的沙沿着裂隙流到地下6层的洞顶,开始了滴水沉积作用,含沙的过饱和水滴落到地下6层洞底,随着二氧化碳逸出,形成钙质胶结的沙沉积物。由于滴水点的变化,形成的形态也千奇百怪”。其造型像树木森林、像城堡、又像南方广西桂林的石林。如果把这些沙雕放大,堪比大漠风光。这一发现,对了解石花洞自身溶洞资源,发展科学考察和旅游事业奠定了基础。